上海作为全国首个开展营改增试点的城市,自2012年实施营改增试点以来,上海营改增5年累计减税总额达1967.3亿元,并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
上述数据来源于由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近日发布的《上海营改增5年试点成效分析报告》,这是我国首份系统全面评估营改增的第三方报告。
报告详细解读了企业减税这本“小账单”,细算营改增对于改革激发新活力、涵养新税源、助力上海转型升级的“经济大账”。
胡怡建表示,营改增消除了重复征税,形成了完整的税收抵扣链条,改革效果主要体现在全行业实现减负、减税额增加、减负率提高和税负率降低等指标。自2012年实施营改增试点以来,上海营改增5年累计减税总额达1967.3亿元,并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说明随着营改增向纵深发展,减税效果逐步得以体现,总体减负成效显著。
胡怡建指出,营改增在带动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增长的同时,顺应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成为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为实在有效的重要举措之一。由于避免了重复征税,减轻了行业税收负担,消除了服务业发展的税收制度性障碍,对于上海加快服务业发展,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上海2012年实施营改增试点后,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1年至2016年,第一产业占比由0.7%降为0.4%;第二产业占比由41.3降为29.1%;第三产业占比由58%提高至70.5%,并逐年上升。
在我国经济处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将增值税制度引入服务领域,消除服务业内部以及服务业与工商业之间重复征税弊端,不仅是完善我国税制的必然选择,也是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迫切需要。上海对我国营改增起到了先行先试、示范引领和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