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秋天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该倡议获得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支持与响应,各领域建设快速推进,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实施,带动了沿线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举世瞩目。特别是今年5月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成功举办更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在此过程中,作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设点、布局,借助银团贷款、产业基金、对外承包工程贷款等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加大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构建立体式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创新性地为世界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建共荣提出了充满智慧的“中国方案”。
同心协力:深入推进银行间共商合作
目前,无论是我国开发性、政策性银行还是商业银行,均广泛地投身于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支持当中。
截至2017年6月末,中国进出口银行有“一带一路”贷款余额项目达1200个,涉及经贸合作、能源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投资、金融合作等重点领域。在今年5月份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该行共达成33项具体成果,数量占到整个成果清单的1/9。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介绍,多家商业银行也在积极进行项目跟进与储备。其中,中国工商银行已累计支持沿线项目212个,同时拥有3372亿美元项目储备;建设银行在沿线储备了180余个“走出去”重大项目;中信银行储备项目超过300个。
“开发性、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各具特色,功能互补。”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丁向群表示。专家认为,开发性、政策性银行的优势在于以国家信用为依托,可筹集到长期、稳定资金,匹配基础建设项目的大额长期资金需求;而商业银行的优势则在于能够发挥综合性金融集团优势,充分利用金融集团旗下投行、基金、信托、租赁、保险等牌照资源,形成层次合理、功能互补的多元化服务体系。
除了加强国内各类型银行间合作之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国际合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今年4月份,“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主要银行的高层代表出席了工行举办的“银行家国际合作交流会”,多家银行就在项目投融资、金融资产负债交易、跨币种风险管理、企业征信评级共享、国际清算结算和政策法规互助等多方面开展务实合作达成了一致意见。
中国银监会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末,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其中包括18家子行、35家分行、9家代表处,初步形成了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投资基金在内的“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体系。
在中资银行“走出去”的同时,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银行机构也在不断“走进来”。截至2016年年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已有20个国家的54家商业银行在华设立了6家子行、1家财务公司、20家分行以及40家代表处。
另据上海银监局巡视员张光平透露,截至2017年3月末,在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银行的总资产规模已达1567.88亿元人民币,占上海辖内外资银行的11.62%,同比增长19.79%。
攻坚克难:持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一带一路”建设在给银行业金融机构带来更多客户群体、更大市场空间以及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对银行机构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加多样化、综合化的要求。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服务“一带一路”要有“新内涵”,不仅意味着金融产品的创新,还包括经营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创新。
例如,对于如何吸引国际资本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银行进行了有益尝试。该行创新性利用金融市场将“一带一路”建设的远期红利转化为短期或中期可见的投资收益,从而吸引不同风险偏好的国际投资者根据自身定位进行投资,以期在资金筹措方面形成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国际合唱”。
2015年以来,中行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海外分行作为发行主体,累计在境外发行“一带一路”债券达76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该债券是国际金融市场上首次以“一带一路”为主题的债券投资品种,吸引了国际投资者超过1000余家。
除了大型银行以外,中小银行也积极致力于“一带一路”金融创新。以广发银行为例,该行创新推出了跨境人民币及外币资金池、个性化保函、外汇储备委托贷款、风参直贷等多种金融产品。此外,该行还积极跟进自贸区政策变化,利用自贸区分行孵化创新业务案例,逐步复制推广到其他分行,为客户提供更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方案。
保驾护航:着力构建立体式风险防控机制
当前,全球政治及经济形势瞬息万变,“一带一路”沿线不少国家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地缘政治关系错综复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一系列风险与挑战,主要包括市场波动、资本跨境流动、合规经营、地缘政治等方面的风险。
如何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潘光伟表示,我国银行业亟需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式的全球风险防控机制。
具体而言,银行业要建立起完善的风险评级体系,重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风险评级进行动态跟踪,形成对外投资的风险地图,用以指导银行业稳健经营发展;深化金融合作,加快金融融合,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完善共同应对风险和处置危机的制度安排,协调各方的行动,共同维护区域金融稳定;积极建立跨国投资担保体系,发挥出口信用保险作用,一方面要用好现有的投资担保、保险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双边甚至多边合作的投资担保机构,探索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提升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的缓释能力。
据进出口银行相关负责人透露,该行将建立经济金融研究院,大力加强国别规划及行业研究,制定精细化、操作性强的国别规划,妥善处理金融支持和风险管控的关系,既要审慎开展业务,也要避免“一刀切”,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对商业前景较好又能够带动中国产品、技术和标准“走出去”的项目,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予以支持。
进出口银行董事长胡晓炼表示,该行将进一步推动投建营一体化,鼓励中方企业参与从项目建设到运营管理的全过程,避免因运营管理出现问题而造成的风险;严格审查企业资质、信用等级、经营管理实力及经验,加强对项目预期经济效益和企业财务状况的评估,严格企业自有资本金要求,防止企业不切实际加杠杆扩张,排除风险隐患。